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萌宠界的害虫-非洲大蜗牛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非洲巨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是一种中型至大型陆生蜗牛。成虫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长度可超过20厘米。它是夜行性杂食性的,多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喜欢在雨中和夜间外出。它们通常躲在阴凉的地方,在壳口上制作一层白色的薄膜(假盖),只留一个小孔供呼吸。螺肉缩回壳内防止脱水,等环境改善后再出来。
食物包括农作物、树木、果树、蔬菜、花卉和其他植物。饥饿时,它也会吃纸和同伴的尸体。它甚至能吃、消化水泥,能危害500多种农作物。该物种是许多人类和动物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特别是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如果食用的话危害极大。非洲巨蜗牛一次可产卵30至700个,且繁殖速度快。
非洲巨螺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01/蜗牛
形态特征
非洲巨蜗牛的壳很大,通常长7-8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重量可达32克。外壳狭窄且呈锥形,长宽比约为二比一。甲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椭圆形。壳体高130毫米,宽54毫米,有7-9层螺旋,螺旋部分呈圆锥形。螺层增大,高度约为壳高的3/4。壳顶,缝线深。壳面呈黄色或深黄色底色,有焦褐色雾纹。胚壳一般呈玉白色。其他轮生有断断续续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淡紫色或蓝白色。体螺层上的螺层不明显,中螺层的螺层与生长线相交。壳口呈椭圆形,口缘简洁完整。外唇薄、锋利且易碎。内唇附着于体螺层,形成“S”形蓝白色愈伤组织。轴缘向外折,无脐。足部肌肉发达,背部深棕黑色,覆盖物灰黄色,粘液无色。
02/蜗牛
栖息地
适合非洲巨螺生长繁殖的地区是海拔8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非洲大蜗牛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5-38℃。土壤湿度45%-85%:最适宜温度20-32℃,土壤湿度55%-75%。当气温低于14℃时,土壤湿度低于40%或气温超过39℃。当土壤湿度达到90%以上时。非洲巨型蜗牛会产生蜡封以进行休眠或滞育。人类活动的货物流通和人类的携带是非洲大蜗牛传播的主要方式;生产和生活垃圾的积累为非洲巨蜗牛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喜欢潮湿的环境。生存环境是土地,主要是菜地、农田、果园、公园、橡胶园、阴暗潮湿的环境,杂草丛生,树木茂盛,庄稼茂盛,有腐殖土、干草堆、洞穴、树枝、落叶、岩石等。块下。
03/蜗牛
生活习惯
非洲巨螺昼行、夜行、群居,喜阴湿潮湿的环境。白天,它栖息于阴暗潮湿的藏身之处,隐藏在富含腐殖质的松散土壤下、垃圾堆、干草堆、土洞或岩洞中。登山活动在晚上 8:00 后开始,活动高峰期为晚上 9:00 至 11:00。次日凌晨5:00左右返回原居住地或就近躲藏。怕光和热,最怕阳光直射。它对环境极其敏感。当湿度和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进壳内,并分泌粘液形成保护膜,密封壳口,以克服不利环境的干扰。
以蔬菜、花卉和其他农作物为食。各种绿色植物和麸皮都可以作为该物种的食物。一般春季施肥大白菜、青菜、生菜等阔叶植物;夏季可喂大量甘蔗、葵花叶、各种瓜果皮渣等。秋季气温低,食量减少,可喂一些菜叶、薯片等。吃青草、杂草,拒绝吃有刺激性气味的洋葱、韭菜、大蒜。
寄主为木瓜、木霜、仙人掌、面包果、橡胶、可可、茶叶、柑橘、椰子、菠萝、香蕉、竹芋、红薯、花生、芸豆、地根、蕨类植物、谷类植物(高粱、小米等)。 )。
04/蜗牛
繁殖方法
该物种雌雄同体,可杂交,繁殖力强。一年可产卵4次,每次产卵30-700枚。卵孵化后,5个月后性成熟。成年蜗牛的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交配时间为晚上9:30至11:00。卵产于富含腐殖质且潮湿的表土下1-2厘米的土层中或相对潮湿的干草堆或垃圾堆中。每头产蛋数为150-300枚。刚孵出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 5-6个月时性成熟。
卵孵化时间为数小时至 17 天。蜗牛在 5-15 个月内成熟,具体取决于温度。 (冬季气温低时成熟延迟以求越冬)非洲巨螺的寿命可能长达9年,一般为5-6年。
05/蜗牛
分布范围
它起源于东非,但到21世纪已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的炎热潮湿地区。
分布于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西班牙、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毛里求斯、北马里亚纳群岛、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
06/蜗牛
传输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为途径。一是通过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萌宠界的害虫-非洲大蜗牛,以及观赏植物、苗木、板材、容器、货物包装箱等传播;二是非洲大蜗牛个头大,外形美观,肉质鲜美。 ,并直接被人们作为观赏物品和食品引入。
07/蜗牛
入侵危险
环境破坏
非洲巨蜗牛的目标包括农作物、树木、果树、蔬菜、花卉和其他植物。当它们饥饿时,也会吃纸和同伴的尸体。它们甚至可以吃和消化水泥,可以危害500多种农作物。 “非洲巨螺”是许多人类和动物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特别是那些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的细菌。吃它们是极其有害的。
非洲巨型蜗牛被认为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恶劣的蜗牛物种。它吃大量的本土植物并改变其栖息地。本地蜗牛的竞争。非洲巨型蜗牛还可能为捕食者提供替代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从而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如果捕食者也是入侵物种,可能会产生不幸的后果。
非洲大蜗牛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吃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有可能被蜗牛损害的植物是园林花卉、观赏植物和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豆科)以及面包果、木薯和柚木的幼苗。巨型非洲蜗牛还可能增加植物病害的传播。
传染病
非洲巨型蜗牛是某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载体蜗牛的生活习性,可以传播鼠肺线虫,而鼠肺线虫可以感染人类并引起某种形式的脑膜炎。与细菌嗜水气单胞菌(Kliks 和 Palumbo 1992)。蜗牛体内的寄生虫通常通过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蜗牛传播给人类。例如,美属萨摩亚的 16 名韩国渔民在食用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的巨型非洲蜗牛后感染了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Kliks 等,1982)。
巨型非洲蜗牛的寄生虫包括:深奥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 导致嗜酸性脑膜脑炎、椎管圆线虫 - 导致胃肠道血管圆线虫病、血吸虫 - 导致血吸虫病,在粪便中检测到、鞭虫 - 在粪便中检测到、膜虫 - 在粪便中检测到、粪类圆线虫- 在粪便和粘液分泌物中检测到。
08/蜗牛
防治方法
非洲大蜗牛是旱生软体动物,白天休眠蜗牛的生活习性,夜间羽化,给其防治带来一定困难。除经济可行的化学防治方法外,仍可采用其他措施作为局部防治或辅助措施。
机械防治:可利用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过后螺类活跃、寻找食物的时机进行人工捕食。你也可以利用它们的习性,用食物诱捕并杀死它们。也可将苛性碳酸钠、干石灰、钾镁等与田间土壤混合,形成防护带,防止钉螺的侵袭。此外,还可以采用光滑铜板(0.8mm厚,5cm高)和锌板(0.8mm厚,20-25cm宽)形成机械隔离墙。
农业防治:利用农业种植措施改变生态环境。蜗牛喜湿但忌水。水旱交替可以杀死螺类。铲除花坛、菜地周围的杂草,破坏其冬夏栖息地,也可以减少螺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常用方法有:使用聚乙醛(1.6%),喷雾10kg/ha,或使用15%聚乙醛粉剂50kg/ha、4%聚氨酯100kg/ha、硫酸铜125 -250kg/ha、硫酸铁125-250kg /ha喷雾。也可在下午5点后用1%-5%杀贝剂或1%-1.5%氨水进行地面喷洒防治,或用比常规浓度稍高浓度的甲胺磷、乐果等农药喷洒植物和螺类。食后中毒死亡。另外,用毒饵诱杀螺类也有效果。 5%砷酸钙和1.6%四聚乙醛常与螺食混合作为毒饵。
生物防治:现已发现许多生物可以寄生或捕食蜗牛,如细菌、线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但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或人工饲养放流仍然是稳定控制非洲巨螺的有效途径。积极保护和利用蟾蜍、青蛙、蚂蚁、鸟类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萌宠界的害虫-非洲大蜗牛,推广鸡、鸭、鹅饲养,防治非洲巨螺取得明显成效。
09/蜗牛
海关课堂
非洲巨蜗牛是许多人类和动物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特别是那些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的细菌。吃它们是极其有害的。
隶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机场口岸旅检通道查获一只疑似非法入境的非洲巨螺。现场海关人员在检查一名非洲留学生的行李时,在其包内发现了两只活蜗牛。经鉴定,这两只活螺是非洲巨螺,属检疫性害虫。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已依法实施检疫措施。
张家港海关工作人员在对一批来自非洲安哥拉的集装箱木材进行现场查验时,截获一只带有玛瑙图案的大蜗牛,并立即取样送检。经鉴定,该螺为非洲巨螺,属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塘沽海关、动植物食品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