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宠物饲养 2024-05-21 11:01:15

蜻蜓生活方式_蜻蜓的生活习性_蜻蜓的生活特征是什么

小莲花刚刚露出锋利的角,一只雄性玉带蜻蜓停在那里,表明它占有了领地。

蜻蜓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昆虫之一。 他们的人物和故事不仅为普通百姓所喜爱,而且也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笔下。 其中,蜻蜓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频繁出现,其“出现率”恐怕不亚于蝴蝶。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蜻蜓的古诗。 这些诗有的描写蜻蜓的外貌,有的描写蜻蜓的行为和习性。 如果你稍微解读一下,他们其实很有趣。

碧玉眼睛、云母翅膀,比白蝴蝶还轻,比蜜蜂还薄

“碧玉的眼睛和云母的翅膀,比白蝴蝶还轻,比蜜蜂还薄。

久坐此迎浪,怎能勤如蓼灌木。 ”

唐代诗人韩熙的《蜻蜓》诗,以细致的笔触描述了蜻蜓的外貌、生活环境和习性。 前两句“碧眼云母翼,轻于白蝴蝶,薄于蜂”,描述了诗人所见的这只蜻蜓的样子:碧绿的复眼如碧玉,透明的翅膀如晶莹剔透的云母; 其体轻而修长,胜于白蝴蝶、蜜蜂。 从这个描述来看,我什至可以猜测它可能是春蝇科的某种蜻蜓(例如春蝇),因为春蝇的眼睛通常是绿色的; 当然,也可能是蜻蜓。 一些常见的蜻蜓科(如碧尾蜻蜓等)。 最后两句“久坐迎浪,怎能勤如蓼灌木”描述了蜻蜓的行为。 主要思想是:“它飞翔并停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并不是因为它喜欢水边的蓼”。 “丛。” 诗中的“坐”字应是“无缘无故、随意”的意思。 诗人认为,这只蜻蜓总是在水边飞翔,并不是因为它偏爱那里的植物,而是有其他目的。 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下面将详细讨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你怎么知道诗人笔下的蜻蜓是某种蜻蜓,甚至是碧薇蜻蜓呢? 其实,除了绿色的复眼和透明的翅膀之外,我考虑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较大、分布较广、外观相对常见,因为只有这样才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不过Versus leucophylla、碧薇蜻蜓等蜻蜓就更符合这些元素。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蜻蜓的分类。 在口语中,我们通常将蜻蜓目昆虫分为蜻蜓和豆娘两类,其中蜻蜓又可分为蜻蜓和若虫两类。 那么,如何区分蜻蜓和豆娘呢? 首先可以看眼睛:蜻蜓的复眼距离很近,而豆娘的眼睛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像哑铃一样; 其次看腹部:蜻蜓的腹部形状通常是比较平坦、厚实的,而豆娘的腹部形状则是细长的圆棒状; 再次,看翅膀的形状:蜻蜓的前后翅形状和大小不同,有的差别很大,而豆娘的前后翅形状和大小相似。 最后看一下休息时的状态:蜻蜓休息时,会将翅膀平摊在身体两侧,而豆娘休息时,一般会折叠翅膀,仰面直立(但也有例外)。 总之,蜻蜓、苍蝇、豆娘都有各自的特点,从大类来看,区分它们并不困难。

小荷花刚刚露出尖角,一只蜻蜓就已经站在了上面。

以上是关于蜻蜓的外观,接下来是关于它们的习性。 关于蜻蜓的古诗,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宋代杨万里写的《小池塘》了:

“泉水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清澈柔美。

小荷花刚刚露出尖角,一只蜻蜓就已经站在了上面。 ”

那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蜻蜓喜欢停在“尖角尖”的小荷花上呢? 这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 事实上,蜻蜓喜欢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目的。 这很容易解释清楚:这通常是蜻蜓利用明显的突出物(或制高点)来显示它对附近领土的占有。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且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看到的白天在某处休息或在水面上来回飞行的蜻蜓大多数都是雄性蜻蜓。 因此,韩协诗中的“久坐迎浪,勤勤不如蓼”,很可能是在描述一只雄性蜻蜓不断地在水面巡逻,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地。

关于“立蜻蜓”的古诗,宋代道潜的《临平道中》也很有名。 诗曰:

“风和香蒲清柔,蜻蜓想立就不能自由。

五月的临平山下路,无数荷花铺满汀州。 ”

这首诗的前两句说水生香蒲在风中不断摇曳,让敏捷的蜻蜓难以停留。 这幅画就在我眼前,真是美丽又生动。

此外,有趣的是,对于“站立蜻蜓”实际上有不同的立法。 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身体扁平或微微下垂。 此时,他们在休息或者警戒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周围的情况。 一旦发现有飞虫经过,它们就会立即扑出来捕食。 二是“竖蜻蜓”。 这种类似杂技的姿势发生在阳光强烈的炎热时期,并且仅限于某些耐热蜻蜓。 蜻蜓将腹部高高地向太阳倾斜,以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以达到防晒的目的。 第二种是“吊蜻蜓”,即在盛夏正午的阳光下,蜻蜓用爪子抓住植物,身体几乎垂直向下。 这个姿势其实和“垂直蜻蜓”的防晒原理如出一辙。

透过花丛深处可见蝴蝶,水中飞舞的蜻蜓。

说完“蜻蜓站立”,我们再来说说“蜻蜓飞翔”。 我们先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诗下》:

“每日归朝,身着春装,每日醉归江头。

喝酒欠债是常有的事,但在近七十年的人生中却很少见。

透过花丛深处可以看到蝴蝶,蜻蜓在水中飞舞。

言语与风景同流转,暂不相抵触。 ”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心情沉重的诗人“日日醉归江头”。 不过,当看到“蝴蝶穿花、蜻蜓触水”生机勃勃的晚春景象时,他还是很感动,希望能够“与春光同在”。 暂时,我们应该互相奖励,不要互相侵犯。” 当然,我们这里的重点不是诗歌,而是讨论“蜻蜓从水面飞到另一点”的实际意义。

在现代,“蜻蜓点水”作为一个成语,意思是“做某事不彻底、不认真,只触及表面”,带有明显的贬义。 杜甫的诗是对眼前实际场景的客观描述,没有贬义; 这也说明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蜻蜓点水”这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行为。 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所谓“蜻蜓触水”,其实是雌蜻蜓的产卵动作:它以直立姿势贴近水面飞行,迅速将腹部尾端插入水中,排出卵,然后飞到附近。 不断重复这个动作。 有趣的是,当雌性产卵时,经常可以看到雄性蜻蜓像战斗机一样在附近飞行,目的是保护它们的配偶。

我们来看一首关于蜻蜓飞翔的著名古诗,即唐代王建的《夜池》:

“野塘水满,直达秋堤,荸荠盛开,蒲叶盛开。

川口的雨和风都停了,蜻蜓上下飞舞着捕鱼。 ”

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河口风停雨晴,蜻蜓上下飞舞,鱼儿欢快地游动。 这首诗所描写的蜻蜓,其实正在忙着捉虫。 因为,无论是在幼虫阶段,还是羽化成成虫后,蜻蜓都是纯粹的肉食性昆虫,非常擅长在飞行中捕捉食物。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面引用的描述蜻蜓的古诗词都提到了水。 是的,蜻蜓一生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幼虫是水生昆虫,在水中取食、成长,直至爬上岸,羽化为成虫; 成年后,蜻蜓也喜欢住在靠近水源不远的地方。 因此,可以说,保护原始水环境不仅造福于人类,也保护了那些聪明的小精灵:蜻蜓。

来源Ph">

眼睛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