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蜻蜓集群而飞,就是要下雨了?蜻蜓点水,事非等闲

宠物饲养 2024-06-10 13:02:30

泉眼默默地珍惜着涓涓细流,树影映照水面,爱恋着柔和的阳光;小荷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蕊尖,一只蜻蜓已落在上面。——宋杨万里《小塘》

春末夏初,无声无息的流水从泉眼缓缓流过,阳光透过树荫照进来,柔柔地照在水面上。刚从水里冒出来的荷花叶子还未舒展,只露出尖尖的棱角,小蜻蜓早已飞过来,栖息在上面。一小池春水,一朵小荷花,一只小蜻蜓。杨澄斋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初夏小池塘的美妙景象。

蜻蜓儿童画

在我童年在农村的时候,蜻蜓是孩子们“狩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猎物之一。孩子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到家门口和后院,一边唱着“绿蜻蜓,皇上要你落到墙上,抓紧,苍蝇蚋来喂你!”的民歌,一边寻找蜻蜓。

“徒手捉蜻蜓”是每个孩子都想学的特长。一旦发现蜻蜓,就轻手轻脚,慢慢靠近,直到够得着为止,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抓住蜻蜓的尾巴。小时候《自然》课本上教过一种方法,伸出手指指着蜻蜓的大眼睛不断快速地画圈,让蜻蜓的头跟着手指移动,弄得它“头晕目眩”,然后抓住它。或许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事实上,似乎很少有人能用这种方法捉蜻蜓。还没等你靠近它,它们就早早飞走了。

我们没有防虫网,其实那时候的孩子根本没听过“防虫网”这个“大人术语”。不过,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自然懂得就地取材,制作一个“天然防虫网”。先找一块细竹片,把两头绑在一起做成椭圆圈,再绑在竹竿上(有点像放大版的吹泡泡器)。再去鸡舍或牛棚的角落找几张蜘蛛网,把O型竹圈盖上,一个天然的捉蜻蜓工具就做好了。只要看见蜻蜓落在草地上,就用带柄的“防虫网”盖上,不管蜻蜓多小,都会因为被卡在蜘蛛网里而无法挣脱逃生,这时,伸手就可以抓住了。

我们捉蜻蜓的时候,有时会用小绳子绑住蜻蜓的尾巴让它们飞起来,或者把蜻蜓的尾巴抓在手里,当成“随身电风扇”来用。妈妈看见总会让我把它们放走,但等我们玩够了,蜻蜓已经奄奄一息了。孩子的天真对蜻蜓来说是致命的,那时候对善恶并没有太大的区分,我们会把奄奄一息的蜻蜓放在蚂蚁洞口,等着蚂蚁把它们搬走。后来我上学了,知道了蜻蜓是益虫,对蜻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很少再捉蜻蜓了。偶尔看见蜘蛛网上有一两只蜻蜓,我就会跑过去帮忙救,以为救了一条命,但对于蜘蛛来说,似乎不是一回事。

蜻蜓和豆娘的区别

温带地区的蜻蜓翅展为5至8厘米,热带地区的蜻蜓翅展可达20厘米,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石炭纪,翅展60厘米的蜻蜓曾翱翔在北美大陆上空。

蜻蜓的生活习性_蜻蜓的生活方式有哪些_蜻蜓生活特点

蜻蜓,古称青龙,宋罗元《尔雅一》云:“水蚤化作蜻蜓,居于水面,附于物而产卵,复为水蚤。”可见古人对蜻蜓的生态有非常准确的观察和认识。

淡水中的捕食者:蜻蜓属于蜻蜓目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目中的昆虫有蜻蜓、豆娘等,其生命周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陆地上,幼虫生活在水中,俗称水蜉蝣。它们的捕食性比成虫强,喜欢吃蜉蝣和蚊子幼虫。大型水蜉蝣甚至捕食蝌蚪和小鱼,是淡水昆虫中凶猛的食肉动物。豆娘幼虫体型细长(图1)

图 1:细长的豆娘幼虫(头朝下)

它们用三只尾鳃呼吸蜻蜓的生活习性,一般寿命约一年。蜻蜓幼虫体短粗,用直肠鳃呼吸,寿命约两年,有的可长达五年。成熟幼虫爬出水面后,会附着在附近的石头或植物上蜕皮而出(图2)。

图 2:蜻蜓幼虫蜕皮并破壳而出

成虫有一双大的复眼,头部呈半球形,蜻蜓或哑铃状的豆娘头部活动自如,视野开阔,可达360°。蜻蜓和豆娘的成虫形态非常容易区分,蜻蜓体型较大,静止时四只翅膀展开,平放在两侧;豆娘体型较瘦,静止时四只翅膀通常竖立在身体后侧(图3)。

图3:豆娘静止时,四只翅膀直立在身体后部

蜻蜓飞行速度很快,时速可达100公里,所以成年蜻蜓捕食移动或飞行的昆虫。豆娘飞行能力不强,只能捕捉静止的猎物。通常在池塘或溪流附近捕捉蜻蜓时,才能看到体型纤细的豆娘。

由于蜻蜓的腹节细长,西方有蜻蜓是“魔鬼的缝线”的传说。传说蜻蜓会趁坏孩子熟睡时将他们的嘴唇缝起来。还有传言说蜻蜓能使死蛇复活,因此又被称为“蛇医”。

蜻蜓的生活方式有哪些_蜻蜓的生活习性_蜻蜓生活特点

“蜻蜓点水”不是小事

蜻蜓和豆娘在其幼虫栖息的水体附近进行交配。交配前,雄性会先将精子从第9腹节的生殖孔转移到第2腹节的阴茎囊内,然后追逐雌性。交配时,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附器抓住雌性的颈部,雄豆娘则抓住雌性的前胸,雌性被雄蜻蜓抓住后,屈伸腹部末端的生殖器,对准雄蜻蜓第2腹节的阴茎囊进行交配。此时雌雄相连成环,或停歇于植物上(图4),或飞翔在空中。环状配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受精过程仅需几秒钟。

图 4:雄性和雌性豆娘在环内交配。

经查阅文献发现,在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只提到“蜻蜓点水”,而未提“触水”,只谈饮露水。

晋代崔豹《古今注》云:“蜻蜓,又名青婷、蝴蝶,大者绿色,小者黄色,名狐狸、狐蠊,小者红色,名赤足,又名江左、翼翅者。喜聚于水面,又名赤边丈人。”崔豹虽然提到蜻蜓聚于水面,但并未提及触及水面。

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中有这样的诗句:“蝴蝶穿花明,蜻蜓点水,飞得真漂亮。”这就是“蜻蜓点水”这个成语的由来,它指的是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尾巴轻轻触及水面的动作。

诗中“蜻蜓点水缓缓飞”的本义是指在明媚的春光中,蜻蜓自由地掠过水面,缓缓向前飞翔。但后人多用“蜻蜓点水”来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的人,甚至用来比喻“匆匆看花,忽见影踪”。

但其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繁衍后代、产卵,责任重大,我们怎能掉以轻心?

蜻蜓产卵的方式因种类而异。例如,“蘸水”类型的蜻蜓没有产卵器。它们每次将卵蘸到水面时,都会把附在身体末端的产卵器排出的卵冲洗到水中,这些卵会沉到水底。有“蘸水”产卵习惯的蜻蜓有时会在炎热的夏天将柏油马路或特别干净的汽车车顶的倒影误认为是水面,并在这些地方“蘸水”。

还有不“接触水”的蜻蜓,据说这种蜻蜓会把卵或卵块“空投”到水面上的水中。

有些蜻蜓会落在水草、枯枝或露出水面的岩石上,并在水中产卵;有些蜻蜓有较长的产卵器,会直立在沟渠或溪流旁,将产卵器插入水中的淤泥或藻类中,呈“稻作式”产卵。

豆娘产卵

豆娘育卵:豆娘是蜻蜓的近亲,将卵产在水草的嫩组织中,幼虫孵化后落入水中生活。有一种豆娘,在湍急的水流冲出水面的腐枝上停下,头朝上顺着腐枝向后潜入水中,将卵产在腐枝上的泥土中。这种以“潜水”方式产卵的豆娘,体表有许多细小的硬毛,使水不能直接接触其皮肤,更不能堵塞其瓣膜,并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因此,潜入水中的成虫体表有一层银白色的薄膜。这层空气足以维持雌虫在水中的呼吸需要,因此它能在水中停留几分钟之久。

闽南有句谚语:“田娃娃成堆,披着棕色的草苫!”

农谚大都与预测晴天还是雨天有关,是祖先几百年生产生活经验积累下来的民间知识,所以很多都是真的。“田间蜻蜓成群,披草蓑衣。”意思是蜻蜓成群飞翔是下雨的征兆辟谣:蜻蜓集群而飞,就是要下雨了?蜻蜓点水,事非等闲,出门要披草蓑衣。不过,蜻蜓成群飞翔并不是因为要下雨了,其实这些大蜻蜓聚集起来,是为了捕食雨前成群飞翔的小飞虫。但在昆虫中,蜻蜓体型最大,最引人注目,于是就“抢了风头”。

不过,看到蜻蜓成群迁徙并不罕见。据美国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介绍,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名为绿蝙蝠蜻蜓的蜻蜓会进行超长距离迁徙飞行,迁徙群体中的蜻蜓数量可达数十万只。这通常发生在7月底至10月中旬,9月份数量最多。它们通常在海岸或湖边迁徙,但第二年是否会返回北方,目前尚未得到科学家的证实。因此,蜻蜓的这次迁徙是否与帝王蝶有规律地从南向北迁徙的习性和原因相同辟谣:蜻蜓集群而飞,就是要下雨了?蜻蜓点水,事非等闲,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每日早归当春衣,终至江边醉醺醺地归来,酒债处处皆是,能活到七十的却少之又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清晰可见,蜻蜓掠过水面优雅飞翔;风景一起流动,暂时不要违背彼此的意愿。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杜公布当时只是左侍议(负责谏言和推荐百姓)的一个小官,虽然仕途不是很顺利,但他仍然喜欢在晚春饮酒。于是他每天典当春装来买酒,后来甚至走到哪里都欠下酒债。然而“七十岁难得一见”,像“花间蝶飞,水面蜻蜓飞”这样平静、自由、美好的境界总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但我们现在还是要欣赏它!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