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食性特点和摄食特征

宠物饲养 2024-06-11 12:03:04

1. 淡水鱼生活的水层

鱼类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就四大家鱼而言,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性情急躁,活泼敏捷。鳙、鳊、鳊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温顺,动作缓慢。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动能力强。青鱼、鲤、鲫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欢在淤泥中觅食螺蛳、蛤蜊、昆虫、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不同种类的鱼生长在不同的水域,摄食的水层也不同。水层可分为上、中、下三层。鲢、鳙、鲢鱼多在水中层觅食,草鱼、鳊鱼多在水中层觅食,鲫鱼、鲤鱼、青鱼、鲶鱼则在水底层觅食。

2. 淡水鱼幼鱼的摄食习性

大多数鱼类的幼鱼摄食习性基本相同,由鱼卵孵化出来的鱼苗,均以卵黄囊内的卵黄为食,幼鱼开始摄食时,以小型浮游生物、豆浆、煮熟的蛋黄水等为食,随着幼鱼长大,开始摄食大型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人工饵料等。

3. 成年淡水鱼的食性

随着鱼的成长,其摄食习性开始分化。成年鱼的摄食习性因鱼的种类而异。根据鱼摄食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 以浮游生物为食: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

鲢鳙属于此类。大多数远洋鱼类和许多小型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鲢鳙是浮游生物摄食习性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嘴大、鳃长而密,这一特点有利于鱼类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其次是浮游动物;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其次是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主要由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组成。浮游生物是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物质,既有动物性(浮游动物),也有植物性(浮游植物)。如藻类、植物残体、小颗粒种子,以及小蚊子、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

其实,吃浮游生物的鱼有很多,大部分是滤食性进食(如鲢鳙),小鱼则是通过咬食进食。

2. 底栖(底栖)摄食习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

青鱼、鲤鱼都属于这一类,青鱼以生活在水底的螺、蛤、贝类、鸟蛤等为食,鲤鱼则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水蚯蚓等为食。

有些鱼类长期生活在水底,以水底的水生植物和幼小软体动物为食,如蛤蜊、贻贝、小鱼、虾等,以及水底的草、植物种子和沉到水底的碎屑等。鲶鱼、鲤鱼、鲱鱼和甲鱼以水底的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草鱼)

3. 草食性鱼类:以水生和陆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草食性:主要以水草、藻类、蔬菜及一些陆生植物的茎叶为食。草鱼、武昌鱼(鲂、鳊)等均属此类。鲂、鳙也能摄食一些水草。

素食主义:有些鱼主要以水草或落入水中的植物残体、种子为食,如草鱼、鲢鱼、鳙鱼等,不少鱼主要以谷物粉为食,有的也吃水果、蔬菜。

4.肉食性:以鱼为食的鱼

有些鱼主要以小昆虫、虾、小鱼、螺、蛤、贻贝等为食。这些肉食性鱼类大多是比较凶猛的鱼类和无鳞鱼,嘴大,牙齿锋利,鳃耙少。鳜鱼、鲶鱼、鲈鱼、鲈鱼、梭子鱼等都属于这一类。

(桂鱼)

以水体及其周围生存的其他鱼类或小动物为食的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鱼类的食性特点和摄食特征,许多肉食性鱼类也能采食人工饲料,荤素兼食。

5. 杂食性: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的鱼

杂食性鱼类是指既以动物为食,又以植物为食的鱼类,如鲤鱼、鲫鱼等。在自然条件下,鲤鱼主要以昆虫幼虫、螺类、蛤蜊幼体、虾类等底栖动物为食,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和有机碎屑。

很多鱼类的食物并不单一,淡水中的鱼类大多是杂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广,荤素饵料都适用。鲤鱼爱吃的饵料虽然比较稳定,但也不排斥其他饵料。鲫鱼主要以硅藻、水绵、水草、植物种子及腐烂残体为食,也吃一定数量的螺类、摇蚊、水蚯蚓等动物。鳊鱼、鳊鱼的食物也比较多样,鳊鱼喜欢吃水草、浮游生物、昆虫、小鱼、虾、蚯蚓等。鳊鱼(武昌鱼)主要以水草、植物残体为食,也吃小鱼、虾等小型水生动物。

6. 人工饲料习性:经过人工训练,可以吃人工饲料的鱼

目前,除鳜鱼等少数鱼类不食人工饲料外,大部分肉食性鱼类经过人工训练后,也开始食人工饲料,因此,大多数鱼类都喜欢吃人工饵料,即便是鲢鳙,虽然也吃人工饵料,但并不吞咽咀嚼,而是吮吸其汁液和碎屑。

7. 饮食多变:鱼的饮食从一种变为另一种

有时鱼的摄食习性也会改变,也就是从一种摄食习性转变为另一种摄食习性。鱼摄食习性的改变有两个原因。

1、生长期的差异:绝大多数淡水鱼幼鱼期以植物残体、浮游生物、藻类为食。有的鱼从幼鱼期到成长期,由食素变为食性,或由食性变为食性,才改变食性。

2、气温、水温的影响:有些鱼在炎热的天气下,会像人一样感到口渴、烦躁鱼的生活习性,喜欢吃清淡的素食来解暑;在寒冷的天气下,它们会吃肉或喂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来保暖。这就是鱼的饮食习惯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8. 食物偏好:鱼喜欢一种或多种食物

通过实践或观察,鱼类也有摄食习惯,对某一类或某几种食物有偏好,比如鱼塘主人经常用颗粒饲料喂鱼,鱼就会对颗粒饲料养成习惯,甚至拒绝吃非颗粒饲料。

鱼类的摄食习性虽然比较稳定,但也会因水域中天然食物资源的变化、长期的人工喂养、季节变化、环境变化、鱼体年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长期给鱼塘喂食某一类食物,鱼塘里的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然摄食习性,为了生存,它们会适应这一类食物。

9. 腐食性鱼类:以生物残渣为食的鱼

这类鱼主要以水底及淤泥中的死物动植物为食,也吃底栖藻类及无脊椎动物。梭子鱼、鲻鱼等均属于此类。

鱼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_鱼的生活习性_各种鱼的生活特点

4.鱼类摄食特性及鱼类摄食特点

鱼的摄食特性和鱼的摄食特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鱼的摄食特性是指鱼吃什么,是肉食、素食还是杂食。鱼的摄食特性是指鱼如何获取和吞咽食物。了解鱼的摄食特性对于养鱼人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了解鱼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和喂养它们。

鱼类是低级冷血动物,食性广泛,但食量少。一方面它们的消化功能不强,另一方面它们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一定的体温。淡水鱼的肠道短而细,有的甚至没有胃,所以虽然所需食物总量不大,但其代谢相对较快,应少食多餐。

鱼类的消化功能与水温关系密切,当气温适宜时,鱼类特别容易进食。当水温降至8℃以下或升至32℃以上时,鱼类一般不爱进食,因此其摄食季节性很强。北方冬季,鱼类处于半休眠状态,春季鱼体内的脂肪被消耗,因此春夏之交,它们的食欲大增。随着气温的升高,它们的食欲也越来越旺盛。在25℃~28℃左右的水中摄食量最大。入秋后,就要抓紧给鱼喂食,为越冬做准备。

5. 鱼的进食特点

不同的鱼类,摄食方式也不同。有的鱼有牙齿,如鳜鱼、白鲳、鳙鱼等;有的鱼无牙齿,如鲢鱼、鳙鱼、红鲤等;有的鱼的牙齿长在咽部,如青鱼、鲶鱼、黄颡鱼等。因此,鱼类摄食方式各有不同,主要有过滤、捕食和咀嚼等。

1. 滤食性

有些鱼吞食饵料,不是像动物那样用牙齿咀嚼食物后吞咽,也不是像鸟类那样用嘴啄食,而是张开嘴巴吮吸食物。鱼发现食物后,先张开鳃盖,再张开嘴巴鱼类的食性特点和摄食特征,通过肌肉收缩将食物吸入口中。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大多为滤食性动物,吞食饵料时,让浮游生物和水进入口中,用独特的鳃将食物封住,送入食道,再将水从鳃孔排出,鲢鳙等就属于此类。

2. 掠食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大多是捕食者,它们游动能力强,牙齿锋利,经常攻击或追赶其他鱼类和小动物。例如鲶鱼、鳜鱼、梭子鱼、鲻鱼、白鲳等凶猛鱼类,牙齿锋利,它们的捕食方式是吞食,它们经常躲藏在黑暗中,当发现眼前或周围有可食用的东西时,便冲过去,张大嘴巴,将食物吞入口中,用牙齿咬住食物。

3. 咽部咀嚼食物

青鱼、鲶鱼、黄颡鱼等鱼类的咽喉部有牙齿,但不锋利,但仍能咀嚼硬壳食物,并将壳吐出,吃下肉。青鱼能吃蜗牛、蛤蜊、鸟蛤等带硬壳的小动物。它们进食时,嘴巴张开,将食物和水喝进嘴里,让水从鳃部过滤出来鱼的生活习性,食物留在嘴里。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