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出更好的孔雀鱼品种
1. 孔雀鱼系统的维护方法:
系统维护有两个目的:
1、爱好者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统灭绝,追求自己的“孔雀鱼之美”。
2.将孔雀鱼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给后代的爱好者。
目前台湾的店铺里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孔雀鱼的F1或量产孔雀鱼中挑选出来的个体,但符合“系统维护”条件的个体却很少。台湾这几年从日本和欧洲大量进口孔雀鱼,我想是时候让台湾的孔雀鱼爱好者能够将自己“系统维护”的孔雀鱼摆上店面,与进口孔雀鱼一较高下了。
在进行系统维护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所维护品种的“基本表型”和“遗传基因型”。
2、系统维护时需注意的事项:
1、了解品种的基本形态。
2.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
3、为达到理想(目的)的表达,必须在小猫出生后一个月内确定其性别。
4. 确保只使用处女雌鱼进行交配。
目前台湾孔雀鱼爱好者对于不同年龄鱼的体格标准似乎存在误区,除了东南亚孔雀鱼外,台湾从国外进口孔雀鱼之前,似乎主要都是以消费、观赏为目的的量产孔雀鱼。从需求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这些鱼场的孔雀鱼在养殖过程中很少进行公母筛选。冬季鱼场水温降至20℃左右时,对孔雀鱼的生长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日本饲养者在饲养日本孔雀鱼时,几乎在1个月内就将公母分开,2.5~3个月后才开始交配,这也是台湾鱼场4个月大的孔雀鱼没有2~2.5个月大的日本孔雀鱼个头大的原因之一。
记得我们刚开始出口孔雀鱼到台湾的时候孔雀鱼怎么繁殖,其实只有2.5到3个月大孔雀鱼怎么繁殖如何培育出更好的孔雀鱼品种,但以为是5到6个月大,所以经常收到投诉。虽然成长快的个体不一定是好个体,但要改善台湾“国产孔雀鱼”的品质,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将雌雄分开如何培育出更好的孔雀鱼品种,以控制“性激素”。
3.系统维护基本配合方法:
1、同窝交配:一般来说,同窝到F2-F4交配都会出现体型变小,表型下降的问题。
对策一:选择繁殖体进行交配的时候,最好选择尾管(从腹鳍到尾鳍基部)较粗的个体。
对策2:不取F3,将F2个体与其他系统交配。
2.同品种不同系统交配法:这是让同品种不同系统的个体进行交配,也就是同窝交配策略二所采用的方法。因为是同品种交配,所以无论采用何种交配组合,所有的F1都会具有目标品种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安全的交配方法。
方法一:主系统雄鱼或雌鱼×其他系统雄鱼或雌鱼F1F2
方法二:主系统雄鱼×其他系统雌鱼F1雄鱼×主系统雌鱼F1
方法三:主线雄鱼×其他线雌鱼主线雄鱼×F1雌鱼F1
3、不同种类、不同系统交配法:这种交配主要采用多种种类的雌鱼进行交配。
A.主系雄鱼x其他种类雌鱼F1雄F1雌(淘汰)。
B.F1雄鱼×主线雌鱼或与主线同种雌鱼。
B. 产出的F1代雄鱼 B. 产出的F1代雌鱼被淘汰。
CB×主线雌鱼或与主线Santa Maria Serpentine Mosaic XYc(sm)同种雌鱼产生的F1代雄鱼。
C. 产出的F1代雄鱼 C. 产出的F1代雌鱼被淘汰。
由DC×主线雌鱼或与主线同种雌鱼产下的F1代雄鱼。
D. 产出的F1代雄鱼 D. 产出的F1代雌鱼被淘汰。
由ED×主线雌鱼产生的F1雄鱼或与主线同种雌鱼的F2 F3 F4。
并不是每个品种都需要交配到步骤DE才能安家,但有些品种特别是德国黄尾孔雀必须交配到步骤E才能保证公鱼尾鳍不会有斑点。即使CD中有黄尾和白尾公鱼,同一窝交配时,后代也一定会有带斑点的公鱼。另外,德国黄尾孔雀交配时,必须淘汰箱内该淘汰的母鱼。这些该淘汰的母鱼可以说是造成公鱼尾鳍有斑点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雌雄分离时淘汰母鱼也能节省鱼缸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