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孔雀、蓝孔雀、刚果孔雀

宠物饲养 2024-07-23 08:02:21

基本介绍

孔雀(英文名:Peafowls、maurya):仅2属3种。孔雀属有2种,全长2米余,其中尾屏长约1.5米,为鸡形目中最大的。头部翠绿色,冠羽蓝绿色,尖形;上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光亮美丽;真尾羽极短,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毛深褐色,多斑点。生活在森林空旷地带,杂食性,一雄多雌。蓝孔雀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在云南西部和南部有分布。野生孔雀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孔雀可供食用。 白化品种叫白孔雀,全身雪白。刚果孔雀于1936年发现,体长70厘米,雄鸟全身黑色,头上有白色毛簇,雌鸟全身绿褐色,分布于热带非洲。

常见种类 蓝孔雀

分布范围广,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尚未接近物种生存的易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面积或波动范围小于2万平方公里绿孔雀、蓝孔雀、刚果孔雀,生境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破碎化程度较低),种群趋势稳定,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绿孔雀

截至2014年,分布于东南亚的该物种数量持续下降,在过去三代中,该物种的数量几乎肯定减少了50%以上,预计该物种数量还将继续下降,在分布区内已经十分稀少,如果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云南野生绿孔雀很可能在10年内灭绝。

刚果孔雀

由于其数量少、繁殖率低,该物种的生存前景不容乐观。由于刚果长期内战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大量卢旺达难民的涌入,本已危机重重的刚果孔雀数量不断减少。截至2012年,全球野生孔雀仅剩约2500只,分布范围仅70万平方公里,全球动物园饲养的仅约150只。

生长与分布

原产地: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越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刚果民主共和国。

灭绝地区:孟加拉国、印度、马来西亚

引进:澳大利亚、巴哈马、新西兰、美国(夏威夷岛)。

形态与特征

孔雀有2属3种。其中孔雀属有2种,全长2米多,其中尾屏长约1.5米,为鸡形目中最大的。其头部翠绿色,冠羽蓝绿色,尖形;上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光亮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毛深褐色,有许多斑点。人工培育的白化品种叫白孔雀,全身雪白色。刚果孔雀属有1种,体长70厘米。雄鸟全身黑色,头顶有一簇白色羽毛,雌鸟绿褐色。 雄鸟枕冠直立,羽毛华丽,上尾上覆羽特别延伸,远远超过尾羽。有尾羽20根,长而微凸的尾状;下尾上覆羽呈绒毛状;两翅微圆,第一初级飞羽较第十初级飞羽短,第五初级飞羽稍长;跗节长而强健,远长于中趾爪,雄鸟有距。尾屏主要由尾部以上的上覆羽组成。这些上覆羽很长,尖端有彩虹色的眼圈,周围为蓝色和古铜色。求偶展示时,雄孔雀将尾巴竖立在尾屏下方。这使尾屏直立向前抬起。当求偶展示达到高潮时,尾羽颤动、闪烁并发出嘎嘎声。 由于重量较大且机翼强度较低,所以飞行性能不是很好。

生活习性 留鸟

尤其在清晨和临近黄昏时,觅食活动较频繁,常成群,由一雄数雌及亚成体组成,多结成5-10只的小群,行走觅食,有时单独或成对出现。善于奔跑,不善于飞行,行走步态轻盈敏捷,步态似步步点头。快走时似跑步,一般在躲避敌人时,常快速奔跑,在密林中逃窜。通常很少起飞,但向下滑翔时,飞行速度也可很快。白天活动,尤以上午、下午为多绿孔雀、蓝孔雀、刚果孔雀,中午常爬树或在林荫处休息,夜间则栖息在树上。它们机警而胆小,活动时常仰头观察周围动静,发现人便远远逃开或扇动翅膀远飞。叫声高亢洪亮。

杂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吃蝗虫、蟋蟀、蛾、白蚁、青蛙、蜥蜴等动物。主要吃川梨、黄泡的果实、幼枝叶、芽、蘑菇、草籽、豌豆、水稻等植物和农作物,也吃蚱蜢、蟋蟀、蛾、白蚁、臭虫、蚯蚓、蜥蜴、青蛙等动物性食物。圈养下主要以玉米、小麦、麸皮、高粱、大豆、豆饼和草为食,根据饲养情况加喂鱼粉、骨粉、食盐、碎石、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添加剂等。喜欢吃梨、黄泡等果实,也吃大米、芽菜、草籽等食物。 此外还吃一些昆虫如蟋蟀、蝗虫等,以及一些小型爬行动物,非洲孔雀的动物性食物主要是白蚁。

饲喂方法 饲喂准备

场地准备

孔雀养殖场的选择要求与家养鸡基本相同,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在山坡上,树多荫大孔雀的生活习性,地势稍倾斜,一半沙土一半土,环境幽静的养殖场。栽种灌木、牧草,使活动区绿草如茵,尽量模拟野生环境,以利于孔雀的驯养繁殖。孔雀可以成对饲养或1雄2-3雌同笼饲养,也可以大面积饲养,但要有固定的饲养地点。四周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起来,设防雨、栖息栏。禽舍一般为5×5×5M,运动场要稍大一些,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起来(网目1.5-2.0CM),有树遮荫。禽舍应坐北朝南,地势较高,向阳,冬季保暖,夏季凉爽。 禽舍地面为硬质底层,铺细沙,在2~2.5M高处安装栖木杆。

设施准备

孔雀的饲养设施与家鸡的设施类似,但需要保温和孵化设备。

技术准备

孔雀养殖技术主要靠自学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我网电子刊物《孔雀技术宝典》等栏目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和丰富养殖技术。

饲料制备

孔雀饲料与家鸡基本相似,饲料以颗粒饲料、动物饲料和青绿饲料组合为主,将高粱、玉米、大米、麻籽、紫苏籽等颗粒饲料混合饲喂,动物饲料为碎肉、鸡蛋等混合饲喂,青绿饲料切碎后拌入动物饲料中饲喂或单独饲喂。

防疫准备

孔雀易患球虫病和白痢,所以要保持圈舍清洁,及早预防,必要时给鸡注射新城疫疫苗。

介绍准备

孔雀的性_孔雀生活特征_孔雀的生活习性

引进品种前,必须充分全面地了解孔雀品种的来源,掌握挑选孔雀的基本知识,应选择羽毛光滑整齐、精神活泼、足健、趾端直、食欲旺盛、反应敏捷、眼睛明亮的孔雀。

饲养和管理

雏鸡的饲养和管理

育雏期为0~60日龄。孔雀为早熟鸟类,孵化后即能啄食,可先饮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育雏0~3天温度为34℃,以后每天降低0.3℃,直至20~30日龄左右断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动育雏器保温,具体断奶时间视天气和雏孔雀状态而定。育雏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70%。每群规模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密度逐渐减小。自由采食,每天可喂一些青草、蔬菜或新鲜牧草。 注意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每天打扫环境,做好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和防兽防鼠工作。20日龄后,孔雀可逐渐放出户外。幼孔雀的生长发育从7日龄起进入快速生长期,应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其生长。

种畜饲养管理

饲养期为61天至成年。每天喂食2次,同时提供2次青绿饲料。作为商品孔雀,养至8月龄时孔雀的生活习性,体重可达3-4公斤即可上市。4)成年期(2岁以上)的饲养管理产卵期要注意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应激,避免影响孔雀产卵和雄孔雀交配。群居雌雄比以1:3-1:4为宜。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影响孔雀活动,可在活动场地内外种植植物进行遮荫。产卵期应增加动物性饲料、昆虫、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维生素等,以满足养殖孔雀的生产需要。秋季换羽期,可添加麻籽(饲料的10%左右),以利于换羽。 在屋角处搭巢,上面铺柔软的草,以利产卵。注意在下午5点至7点之间及时捡蛋。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繁殖方法

蓝孔雀的繁殖季节为3月至6月,绿孔雀的繁殖季节为6月至12月。它们在灌木丛中地上挖坑筑巢。此时雄鸟的羽毛特别华丽,常见数只雄鸟跟随雌鸟,将华丽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如扇子般展开,不断抖动,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雄鸟还会争抢雌鸟。它们将巢筑在茂密的灌木丛、竹林等高草丛中。巢极其简陋,在地上略挖一坑,内衬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雌鸟隔日产卵1次,多在黎明时分产下,每卵4~8枚,通常5~6枚。卵钝椭圆形,壳厚而坚实,微有光泽;呈乳白色、褐色或乳黄色,无斑点。

雌鸟孵卵,经28-30天孵化。雏鸟有躲在雌鸟尾巴下的习性。它们生长缓慢。第一年雏鸟与雌鸟相似,雄鸟颈部颜色更鲜艳。第二年雏鸟与同性成鸟相似,但雄鸟没有尾屏,面部露出部分呈蓝黄色。雏鸟直到第三年才长出成年羽毛,此时雄鸟的尾屏已完全长成。

刚果孔雀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何时产仔完全取决于当地雨季到来的日期。雄鸟在茂密的灌木丛深处用枯枝落叶筑巢,雌鸟孵卵时雄鸟负责守巢。雌鸟每次产卵3-4枚,卵呈美丽的乳褐色,孵化期约26-28天。雏鸟孵化后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1-2年后性成熟。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