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哪些?

宠物饲养 2024-07-23 14:01:08

孔雀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有哪些?

1.生活习惯

孔雀为热带、亚热带林栖性雉类,常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空旷地带,有的也喜栖息于灌木、竹林、针叶或阔叶树茂盛的高原空旷地带,尤其喜在河谷地带或林中空旷地带活动。在人类活动地区附近或靠近耕地的原始森林中几乎找不到孔雀的踪影。绿孔雀在我国多分布于低山、丘陵、河谷地带。孔雀野生栖息地年平均气温为15.6~22.6℃,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0.7~27.6℃,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0~15.2℃,最高气温不能低于3.6℃,年降水量为882~1805mm。孔雀腿部有力,奔跑速度极快。 它们翅短,不善飞行,逃避危险时,常快速奔跑,窜入密林之中。它们胆小而机警,不易接近,若在某一处受到惊吓,往往数日不出现于该处。春夏季节,一只雄孔雀与3~5只雌孔雀及其幼鸟组成一个家庭,中午到林荫处休息,有的入睡,有的梳理羽毛,有的静立不动。秋冬季节,孔雀群扩大孔雀的生活习性,夜间常在树枝上睡觉。所栖息的树种比较固定。

孔雀的主要天敌是大型猫科动物,如老虎、豹子、果子狸等。受到攻击时,孔雀会迅速逃跑而不是飞翔。这并不是说孔雀不能飞翔。相反,当孔雀必须飞翔时,如喝水时受到攻击,或者张开尾巴时,它们还可以飞翔,而且飞行速度还是很快的。老虎虽然能捕捉孔雀,但成功率不是很高。当孔雀飞出5-6m以上时,老虎的捕捉就会失败。小老虎经常会尝试跳跃捕捉孔雀,以练习扑击的能力。

人工饲养的孔雀每年8-9月间换羽孔雀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哪些?,雌孔雀大多在10月后换羽完毕。雄孔雀换羽时间因年龄、身体状况而异,有的需延长至11月或12月才能完成。孔雀平均寿命为21-31年,22月龄开始交配产卵。成年孔雀雌雄易辨,幼年孔雀雌雄难辨。有经验的饲养者可根据距的大小、行为举止等辨别雌雄孔雀。

孔雀的叫声响亮、粗糙而单调,带有颤音,听起来不悦耳。特别是在搏斗或躲避敌人时,叫声更为尖锐、响亮。成年雄孔雀兴奋时,常常将尾屏抬起,张开。撑起的尾羽形如大扇,左右摆动,眼状花纹光彩夺目,十分美丽。这就是“孔雀展尾”。孔雀展尾现象是孔雀对外界刺激(包括性刺激和其他刺激)的兴奋反应,在春季孔雀繁殖季节最为常见孔雀的生活习性,是雄孔雀求偶的重要环节,但幼孔雀在遇到刺激时,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以恐吓对方。

2. 食品特性

孔雀和其他家禽一样,食性多样,在野外常食梨、黄桑、稻米、芽菜、草籽等,也可食蚱蜢、蟋蟀、白蚁、小蛾等昆虫,甚至青蛙、蜥蜴等冷血动物。在所有可食的动物性食物中,孔雀最喜食白蚁,尤其是繁殖期营养丰富的白蚁。孔雀的采食活动有规律,每日进食两餐。清晨在水边饮水、梳理羽毛,然后成群结队到树林里觅食;中午休息;日落前再次觅食,然后在草丛中漫步,不时发出“哈哈”的声音。

3.繁殖习性

孔雀的繁殖时间随纬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繁殖早,高纬度地区繁殖晚。如在印度,孔雀的主要繁殖期是1月至4月,在印尼爪哇岛则是8月至10月;在我国云南则是4月至5月;在我国中原地区,孔雀的繁殖期是5月至7月。因此,只有昼夜平均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孔雀才会开始产卵繁殖。温度过高或过低,孔雀就会停止产卵繁殖。

自然条件下,孔雀多在山脊阴坡草丛、灌丛间平地凹陷处筑巢,以树叶或杂草为垫料,每年产卵一窝,多为4~8枚,孵化期约28天。

人工饲养的孔雀每年可产卵20~45枚,卵钝圆形,重87~135克。孔雀蛋壳较厚实,无斑点,稍有光泽,颜色为淡乳白色、淡褐色或淡乳黄色。1岁龄的孔雀,雌雄颜色大致相同;但2岁时,其羽毛颜色与成年孔雀基本相同。3岁龄的雄孔雀,除尾屏没有成年雄孔雀大外,其余与成年孔雀基本相同。

孔雀的交配时间主要是在黎明时分。交配时,雄孔雀会扑到雌孔雀背上,用喙轻轻咬住雌孔雀的头,用脚交替踩在雌孔雀背上。雄孔雀身体下半部分会大幅度颤动。交配时孔雀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哪些?,雌孔雀尾羽完全展开,主动接受雄孔雀的整个交配动作。整个交配过程持续2-10秒,然后各自离开。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