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价格 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
核心阅读
经过5年的发展,山西省中阳县黑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由弱变强,产业链条由短变长,成为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中阳县干制黑木耳产量480万公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多人增收。
山西省中阳县地处吕梁山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13.89万人,其中八成以上为农业人口。2018年实现脱贫致富后,仍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中阳县地处海拔800至900米,昼夜温差大,凉爽干燥,森林覆盖率为49%,适宜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介绍,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发展菌类产业已提上日程。
自2018年试种4万株木耳菇以来,5年来,中阳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由弱变强,产业链条由短变长,成为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3年,中阳县种植木耳4835万株,干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余人增收,其中脱贫户近4000户,人均增收4500多元。
政策扶持,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在吕梁山深处的暖泉镇,一栋栋钢架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野间。
晚上8点多,暖泉镇关上村村民郭宝平还在忙碌,他捡起一捆黑木耳,仔细检查是否发霉、风干。
从木耳采摘季开始,郭宝平就吃住都在田边的仓库里,“每天要翻木耳四五次,一公斤干木耳能卖25元,这几年种木耳真是赚到了!”
郭保平是关上村最早“下海”的人之一。2018年,中阳县组织全县30名种植大户赴东北学习种植木耳经验,时任关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郭保平就是其中一员。
回去之后,大家就从东北买来菇棒,开始尝试种植,但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半年之后,收益并不高,很多人都放弃了。
一开始,郭保平也有些茫然。“县里请了山西农大的科技专家,技术员就住在我家,教我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剪木耳。”后来,他家种的木耳收成不错,赚了钱的郭保平见了谁就向谁推广。在他的带动下,2020年,村里十几户村民开始种木耳。
为鼓励种植,中阳县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扶持木耳产业发展。
种黑木耳利润丰厚,但投入不小。“前两年,产业基础薄弱,我们给予大力扶持,每亩补贴2万元建设大棚,每亩补贴3000元种植黑木耳。”中阳县现代农业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荣说。
很多人想扩大生意,但资金不足怎么办?中阳推出“菌耳贷”,政府补贴50%利息,为期8个月,菌子采收后再偿还贷款。
针对木耳受灾风险大的问题,中阳县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阳县支公司推出“木耳险”刺槐价格 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政府补贴80%保费,今年以来,菇杆上险率已达99%。
李海荣进一步解释,通过种植户、保险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种植户的种植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都大大降低。
去年,包括王建军在内的不少农户遭遇洪涝灾害。“我种的黑木耳都在地里,低洼处基本没收成,还好拿到了11万多元的保险赔偿。”王建军说。
“木耳险”让种植户放心。2021年至2023年,人保财险中阳县支公司为当地木耳种植产业提供风险保障3.2亿元,支付赔款2115万元。
在能人引进和政策扶持下刺槐价格 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5年来中阳木耳种植量由最初的4万株发展到4835万株,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就近务工。
龙头企业带动完善产业链
中阳县菌类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菌种、菇棒、栽培技术等均依赖进口。随着菌类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以菇棒为例,当地没有生产企业,种植户只能从辽宁、黑龙江等地采购,运输路途遥远刺槐价格,且可能存在菇棒受热、污染等问题,影响产量。
“要努力延伸、补充、强化产业链条,做好木耳生产、分级包装、产品加工、废弃菇杆回收利用等链条发展。”中阳县县长孙燕飞介绍,为把木耳产业做大做强,他们在全县民营企业中选定龙头企业。
2019年,中阳县首家菇棒生产企业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2020年正式投产,目前年产量2000万根。
“我们当地有大量核桃、槐树、枣树等树枝,完全可以满足制作菇棒的需求。”山西腾宇经理徐惠玉说,“菇棒制作不难,关键是菇菌种,但现在的菇菌种还不够理想。”为此,山西腾宇建设了菇菌种研发中心,联合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研发,还收集当地的野生菇菌种进行驯化。
经过三年的建设,一个集菌种研发、菇杆生产、基地种植、包装销售、文化旅游、技术培训、菇壳回收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已初具规模。走在园区里,随处都能感受到中阳菌业的崭新气息。
智能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实时显示。工人们穿梭于菇杆之间,忙着采摘、搬运、装车。产品中心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黑木耳经过分拣、杀菌后装袋、冷藏。展销中心,黑木耳醋、黑木耳酱、黑木耳面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博览馆里,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形态各异,带来一场有趣好玩的科普体验。
国庆节过后,中阳木耳采收完毕,大量废弃菇杆等待加工。在山西新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菇壳回收工厂里,废弃菇杆经过粉碎、烘干、混合搅拌,最终成型为生物质颗粒,进行回收再利用。每年可加工废弃菇杆7000多万根,生产生物质颗粒1.5万吨,目前可以满足全县废弃菇杆加工的需求。“未来我们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中阳木耳产业做精做优。”公司负责人雷星星信心满满。
强化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发展木耳产业以来,中阳县财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奖补资金2.4亿元,把一个贫困县变成了“全国黑木耳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十大木耳生产基地”。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刺槐价格,政府的补贴也在逐渐减少。“中阳木耳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开拓市场。”刘伟说。
但过去几年,中阳木耳销售一直“受制于人”,弓阳村农户郭年生对此深有感触。“就拿今年来说,一公斤干木耳最高价是27元,但有商家降价,很多农户没了耐心,23元以下就卖出去了。”郭年生今年收了3.8万多公斤干木耳,都囤在仓库里。“商家开价我舍不得卖,打算近期出去赶集。”
刘伟算了一笔账,“外地客商25元一斤干黑木耳进货,卖到35元,如果能把一级市场做大,按照现在的产量,这10元的差价,能带来4800万元的额外利润。”
今年,中阳县发文印发了《中阳县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构建“科研高水平、基地大、品质优厚、加工精深、流通活跃、品牌知名”的发展格局。
强化木耳品牌、拓展木耳销售渠道,是中阳木耳产业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8月,2023年中国食用菌协会菌类特色小镇发展大会暨中阳菌类文化节举办,食用菌行业专家学者、客商等500余人代表齐聚中阳,本次大会上,中阳县与全国各地客商签订了2000万元的采购订单。
“目前,中阳黑木耳已经通过了区域特色品牌认定,下一步要把‘中阳黑木耳’打造成全国标志性品牌。”中阳县委书记王锋说。
“中阳自然美,黑木耳正宗。”走在中阳,随处可见这句标语。它展现了中阳木耳天然的生长优势,也表达了当地对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期盼。《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