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珊瑚:在海底“植树造林”

宠物大全 2024-06-16 13:01:05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复杂、最丰富的物种宝库,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据统计,珊瑚礁覆盖不到海底的0.02%,但却是2500种鱼类、约700种造礁珊瑚和数量日益增多的无脊椎动物的家园。我们常常被美丽的珊瑚礁鱼吸引,而忽略了那些默默一动不动的珊瑚——它们才是这个美丽生态系统的创造者。

珊瑚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造礁珊瑚,又称石珊瑚,体内有共生虫黄藻,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其碳酸钙外骨骼可以形成礁石。另一种是非造礁珊瑚种珊瑚:在海底“植树造林”,体内没有共生虫黄藻,大多生活在较深的水域,很少有钙化骨骼,不能形成礁石。我们这里说的“造礁珊瑚”就是指造礁珊瑚。

珊瑚虫是珊瑚的基本组成单位,伸展时犹如“珊瑚树”上盛开的花朵,收缩时则埋在骨骼内,几乎看不见。其形状非常简单,上部是一圈触手环绕口部,下部则像圆柱体,中间有消化腔。虽然结构简单,但不同种类的珊瑚虫颜色、大小各异,从1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珊瑚虫通过出芽繁殖,可以产生更多的个体,它们之间通过合子组织(珊瑚虫分裂后,并不各自分离,而是像连体婴儿一样连在一起,这些相连的组织就叫做“合子组织”)和碳酸钙骨架连接起来,形成珊瑚群落。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复制”和生长,珊瑚群落便可形成面积相当可观的珊瑚礁。

珊瑚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前文所说的出芽就是无性繁殖)。繁殖季节,许多种类的珊瑚都会释放出卵子和精子,两者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会附着在珊瑚礁基质上并不断生长。这是珊瑚扩散的重要方式,也是它们远距离扩散的唯一途径。

谁在破坏珊瑚礁?

珊瑚种类大全_珊瑚种类_珊瑚种类图解

美丽的事物往往很脆弱,珊瑚礁亦是如此。珊瑚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23-27摄氏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稳定的盐度、清澈的水质。

珊瑚礁的破坏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全球范围看,近几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给珊瑚礁生态系统带来了至少两个严重后果:第一,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进而造成珊瑚白化(珊瑚在不适宜的条件下排出或失去虫黄藻而变得苍白的现象)和死亡;第二,二氧化碳进入海洋后会使海水酸化,使珊瑚更难形成碳酸钙骨架,严重时珊瑚甚至无法成活。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也会对珊瑚礁造成暂时性的破坏。

气候变暖、海水酸化可能只是间接威胁,近海区域的开发、污染、富营养化等才是珊瑚礁最直接的破坏者。一方面,海水污染会使珊瑚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患病的珊瑚礁容易退化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人类大量采伐珊瑚作为观赏、建筑材料,或进行破坏性的捕捞作业,也会对珊瑚礁造成破坏。珊瑚礁若受损或断裂,珊瑚幼虫就会缺乏附着处,难以成活和生长;另外,在海浪的作用下,海底碎片可能与幸存的珊瑚发生碰撞或覆盖,也会导致珊瑚的死亡。

珊瑚还面临着捕食者的威胁,比如长刺海星和鹦嘴鱼,它们直接以珊瑚虫为食。长刺海星是珊瑚的头号祸害。由于它们的天敌巨型海螺数量的减少,长刺海星在某些海域变得猖獗,大量吞食珊瑚虫,留下一堆堆“白骨”。

珊瑚礁中的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藻类为食种珊瑚:在海底“植树造林”,这些小动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藻类旺盛生长,与珊瑚虫争夺食物,影响珊瑚的恢复。在一些海域,原本以珊瑚为主的健康珊瑚礁,已经退化为以藻类为主的珊瑚礁。

珊瑚种类图解_珊瑚种类_珊瑚种类大全

在海底植树

面对珊瑚礁退化的严峻形势珊瑚种类,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种植珊瑚。就像在陆地上种树一样,先培育幼苗,等幼苗在苗圃里长成小树后再移植到要种植的地方。但珊瑚不是植物,种植珊瑚比种植树木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那么,我们该如何种植珊瑚呢?珊瑚礁的修复取决于造礁珊瑚数量的增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珊瑚礁的自然恢复能力。如果我们发现珊瑚礁的自然恢复能力不足珊瑚种类,我们需要人工增加造礁珊瑚的数量。种植珊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补充珊瑚幼虫、培育成年珊瑚,最后将珊瑚移植到需要的地方。

在珊瑚繁殖季节,研究人员会在海底停留数日,收集珊瑚受精卵,用于研究人工珊瑚受精卵培育和幼虫增殖技术。大约一周后,珊瑚受精卵会发育成具有游泳能力的漂浮幼虫,它们可以在海水中存活数周至数月。此时,我们可以将这些幼虫投放到退化的珊瑚礁上,以加速珊瑚的恢复。

或者,研究人员可以将第一只浮浪幼虫转移到繁殖槽中,并将它们放在

珊瑚浮浪幼虫会附着在物体上,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珊瑚浮浪幼虫便会逐渐附着在物体表面,并变态为固着珊瑚幼虫,当珊瑚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后,再将它们放归需要修复的海域,这样它们的存活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我们还可以利用珊瑚的无性繁殖进行人工培育。科学家将珊瑚切成手指大小的碎片,培育好后附着在选定海域的人工礁石上。珊瑚碎片就像是细小的幼苗,如果直接种植在海底,会受到泥沙、水蚀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成活。因此,需要等珊瑚碎片长大后,才能移植到需要修复的海底。种植幼苗,必须先开辟苗圃。科学家通常选择沙地作为建造珊瑚苗圃的地点,因为这样的地形便于施工,而且苗圃建在沙地上,距离珊瑚礁有一定距离,可以减少生活在珊瑚礁上的有害生物(如核果螺、长刺海星等)对珊瑚碎片的取食,也可以减少珊瑚碎片被患病珊瑚感染的风险。

人工珊瑚苗圃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把珊瑚碎片绑在绳索上,悬挂在水中,形成“珊瑚树”;二是拉上网制成浮床,将珊瑚碎片固定在浮床上;三是在海底架设铁架,在铁架上培育珊瑚碎片。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人工鱼礁上直接培育珊瑚碎片。科学家利用水下胶水将珊瑚碎片固定在人工鱼礁上,让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风浪对珊瑚的影响。

等苗木长大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移植了。退化的珊瑚礁底部往往是松散、破碎的,所以需要先铺设塑料网固定底部,再在网上放置人工礁石。这些网的网眼不能太大,否则不利于固定底部杂物;也不能太小,以致小鱼、小型无脊椎动物进出,有利于它们以藻类为食,保持珊瑚礁底部的清洁。定底之后,科学家再利用水下钻孔等方法,将珊瑚碎片固定在珊瑚礁底部。

种植珊瑚的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科学家的目标是恢复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所以不但需要种植珊瑚,还需要培育其他生物如海草、海藻、贝类、鱼类等,让它们和谐共存。在我国南海,科学家已成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珊瑚碎片的成活率已达到75%。通过种植珊瑚来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其实只是羊群被拴起来后补棚的手段。珊瑚的生长速度很慢,最快的一年能长10厘米,最慢的一年也长不到1厘米。要想扭转珊瑚礁退化的趋势,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人的努力。

本文来自《趣百科动物故事》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